足迹
开局被踢,我踩着高跟鞋杀回赛场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章(第10页)

赵师傅是唐甜她爸介绍来的。

原国营饭店的老厨师,简历上写着掌勺三十年,会做一百零八道家常菜。

我扫了眼,在试用期三天那栏画了个圈:先切三斤葱花。

他把菜刀往案板上一磕:我当年带徒弟,切葱花都是论盆教的。

半小时后我站他身后,捏起根葱丝——比我小拇指还粗。重切。我敲了敲案板,您这是葱花饼里的葱,不是苏氏葱烧海参的葱。

他脖子梗起来:海参不就泡发了炖吗

海参要吸够葱香,葱丝得细过头发丝。我抄起刀给他示范,刀刃在葱上走得比缝纫机还快,您看,切太粗葱味散得慢,海参吸不透;切太细又容易糊锅。

这是标准。

他没接话,低头重切时,刀背碰得案板咚咚响。

我猜他心里正骂我小丫头片子,毕竟他比我爷爷小两岁。

下午唐甜风风火火拽来个姑娘。

林小满,三百万粉的美食博主,睫毛翘得像小扇子:苏姐!

我想跟您做联名菜单,古法菜+现代审美,保证流量爆——

停。我擦着青铜锅抬头,我这锅熬了三代人,不跟流量熬。

她愣了下,掏出手机划拉:您看我往期视频,做过非遗油纸伞、老茶馆,都是文化输出!

文化输出是让味道自己说话。我指了指她手机里的九宫格滤镜,您这图修得比我腌三年的梅干菜还皱巴。

唐甜在旁边憋笑,林小满的睫毛颤了颤,把名片往我围裙兜里一塞:那...那我先拍点素材

我没拦她——反正厨房规矩在那摆着,她拍不出花来。

结果第二天午市就出了事。

赵师傅把腌鱼汁当炒青菜酱倒锅里了。

那锅青菜端上桌,客人刚夹一筷子就皱眉头:怎么一股咸鱼味

我跑过去闻了闻,确实。

回头看赵师傅,他攥着锅铲站在灶台边,脸涨得跟刚出锅的红烧肉似的。

我重新做一份。我把围裙一系,您站旁边看。

起锅,烧油,看火识温的功夫使出来,油星子刚蹦就下葱丝。

葱香腾起时下青菜,锅铲翻得菜叶打旋儿,最后淋两滴香油——青菜绿得能掐出水,跟刚才那盘判若两菜。

您以前做的是家常菜。我把新菜端走,回来时赵师傅还盯着灶台发愣,我这是古法菜。

家常菜讲究差不多,古法菜讲究分毫不差。

他摸了摸锅沿,没说话。

我猜他想起了国营饭店的老规矩——当年他师父可能也这么训过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