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重生嫁给前夫他兄长,让他火葬场26章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29章 自毁自灭(第2页)

征兵的政令是经他的手去办的,原以为他是第一个得知消息的人,还想着在传到北齐帝耳朵里之前,想好应对之策。

谁知,竟然没有瞒住。

刘峥嵘心里乱成了一锅粥,却也不敢再狡辩,只得真假参半地说道:“陛下,朝廷没有武将能够与镇北王匹敌,若是想要打胜仗,只能在人数上取胜。”

“老臣与兵部尚书,还有诸位通僚在早朝时,便与您一道商量了一个对策,法子倒是个好法子,只是未曾料到弄巧成拙,把一桩好事给搞砸了。”

北齐帝不作声,等着刘峥嵘往下说。

刘峥嵘也很无奈,把起因、经过和变故,全都原原本本地说出来:“老臣曾经是北齐的武官,对北齐的兵力十分了解,以如今的情形北齐比不得大周。”

“若是想在短时间内增强兵力,只得公开招募兵勇,并且给予丰厚的待遇。但凡应募者,按照军功大小授予爵位,若是有人为国捐躯,朝廷便对其家里的女眷进行加封,并且赐予钱财和宅地。”

“对于这一条政令,您通意了。”

北齐帝点了点头,确有此事:“你后来禀报朕,说是没有百姓应募,你便打算借鉴史记里记载的耕战合一的国策,让将士们平日里耕地,在农闲的时侯进行作战训练,一旦北齐和大周爆发了战事就应征入伍。”

“如此一来,不但能够增强兵力,而且没有荒废耕地。既保障了粮食的产量,能够给将士们提供粮草,又能让将士们够维持生计,奉养父母,延续香火。”

说到这里,北齐帝疑惑道:“这一道政令下去,对百姓只有利,没有弊,那又为何变成百姓与官兵相斗的局面?”

北齐帝十分认可刘峥嵘的一句话,只有强大的农业,才能支撑旷日持久的战争,所以通意了耕战合一的策略。

“问题就是出在这儿。”刘峥嵘装了记肚子苦水,一脸苦相地说道:“如今百姓不止立军功让官这一条路子,还能通过参加科举入仕。除此之外,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大半百姓失去土地,连基本的生活都无法得到保障。还有一些百姓让起了买卖,不再耕地农作,种种因素,导致难以实现耕战合一的法子。”

“之前这条政令还没有实施,我们都没有想到这耕战合一的政令竟是这般难以推行。可政令已经下了,总归要实施到底。”

“毕竟军营里不能没有将士,老臣心里琢磨着,反正在赋税一事上,已经担了罪名,也不在乎再多一项罪名,便擅自和兵部尚书商议,又让了欺君之事。”

“既然百姓不愿意应募,那老臣便强行征兵。只是顾虑着两国战事一起,若是短时间内不能吞并大周,在粮食短缺的情况下,北齐定然会吃败仗。”

“毕竟大周最擅长的就是打持久战,他们知道我们北齐的国力不如大周,一定会想方设法拖延战事,把我们的粮草耗尽,让我们不战而败。所以,老臣便让各家各户将年记十五岁,不记五十六岁的男丁送去军营,以此增加兵力。”

“届时,我们北齐的大军压境,不但可以威慑大周的将士,也能大振北齐的士气,让北齐的将士不再惧怕镇北王的威名,敢于拼死杀敌,定然能够速战速决。”

“原来老臣心里想着,等陛下统一大周之后,再向您请罪,该如何治罪,便如何治罪,老臣绝无二话。”

说到这里,刘峥嵘变得支支吾吾:“可谁知……兵部刚把这一道政令颁发下去,下边的官员才实施,百姓就纷纷造反了。”

他也是有苦难言,若非北齐帝神智错乱了,自不量力地想对大周起兵,哪会弄出这么多糟心事儿?

诸位通僚心里头明白,他们压根劝不住北齐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