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朕有强国系统,舔狗谁爱当谁当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26章(第1页)

三月二十六日,就在云中战局和鄯州战局分别牵动魏国朝堂和晋国朝堂的时候,海东高丽已经确定的战局,在一次激起了一些波涛。

魏将崔岩抵达高丽。

魏军是知道夏军在仁川登陆的,魏军高层也推断夏军在仁川修建了堡垒要塞。

所以崔岩选择绕开仁川,直接进入河道,往开京的罗水挺进。

魏国的海船与大夏的不同,魏国的海船其实是河船的改编。

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魏国没有远洋航行的需求。

魏国的东部也有海上贸易,这种海上贸易一般集中在与辽东半岛和高丽之间。

不像大夏,大夏的远洋贸易直接下南海,动则千里海域,甚至数千里海域。

这就导致,魏国没有造远海船的动力了。

众所周知,远海船有一个特点,吃水深。

这是为了保证在远海的风浪中船能平稳,不至于翻在海里。

近海船的特点,与河道其实差不远。

为什么近海船不也改成吃水深的船呢?

难道魏国人是傻子,不知道吃水深船更稳吗?

魏国人当然不是傻子,没有人是真正的傻子,只有人想要节约成本而已。

人类大部分商品的逻辑导向之一是降低成本。

河船的模具固定了那么多年,有现成的图纸和工匠,只需要稍微改造一下,就能够在近海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