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1章(第1页)
杨茂之所以敢硬刚,并非真的怕死,而是政治投机。
因为他知道,现在巨大部分官员,都对刘义之死有意见。
都不希望皇帝严惩刘义,都想用刘义是新政派,有政绩,来让皇帝妥协。
这牵涉到政治当中的一个专业概念:底线共识。
意思是,所有人达成一个基本的共识,大家都不要破坏它。
例如宋朝不杀士大夫,就是宋朝的底线共识。
所以,这个问题,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杀人问题,也不是简单地贪污问题。
它的背后,是新政带来的巨大红利。
这是一场整个官僚之间的利益角逐,是政治底线共识的商讨。
如果李彦不遏制住这个口子,越改革,可能国家越穷,百姓越穷,贪官越多。
最后,魏国甚至不需要全面推行府兵制,就可以轻而易举灭掉大夏。
最后的最后,局面再次反转,就不是魏芸跪求李彦谁她了,而是李彦被运到北方去狗笼子。
魏芸的嘴脸又会变回去。
“本心是好的,只不过下面的人没有执行好?”李彦淡淡说了一句,“朕倒是要问你,为何朝廷要设立一县之县令?”
“自然是掌管一县之民生。”
“如何掌管一县之民生?”
杨茂心中冷笑,陛下您这是对我才学的质疑吗?
问如此简单的问题?
“维护治安,惩罚奸邪,统计户籍,安排开凿水渠,施布教化,开垦田地,使地方安居乐业。”
“一个县令就能做到这些吗?”李彦继续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