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第2页)
“我们问过许多人,现在江宁都在用这种纸钞。”
欧阳烨拿起纸钞,仔细看了看,实在看不出什么特别,只能好奇道:“夏人竟用纸做钱,实在匪夷所思。不过这一点我要详细记录下来,回去向三公主汇报。”
接下来一段时间,江宁还是那个江宁,江宁渡口越发繁荣。
自去年在苏常推行新政开始,到今年,的确有了很多大变化。
朝堂上一些人担心的连续作战或新政动乱引发的粮食危机不但没有发生,今年江宁城的粮价还出现了轻微的下降。
公孙赞给出的粮食下降的理由也很明确:苏常巨大的田亩重新分配以及布匹价格的下降,调和了苏常巨大的市场需求。
这话如果是专业人士听,估计马上就明白了。
但刊登到报纸上,一些士人看到后就懵了。
后来有人解释,苏常田亩从集中被打散后,地底下长出来的粮食,从以往每年上缴一大部分给地主,到现在90%自留,个体户家庭出现了粮食结余。
当然,有人开始质疑这种说法了:新政才推行一年,怎么可能这么快就立竿见影?这个公孙赞也不怎么样嘛!简直胡说八道!
又有人解释:在太康七年,苏常的粮食和匹布出现了一个比较奇怪的现象,在粮食丰收的季节,自耕农们尚未来得及卖粮食,那些地主乡绅们率先卖粮食了,是他们大量对外抛售粮食,对广大的粮食市场形成了一股不小的推力,推动了太康七年五月粮价的微降。
对于这个解释,很多人更加不服气。
这他妈的说的哪到哪?
什么他妈的叫地主乡绅们率先抛售粮食,导致粮价下跌?
他们脑子里面装满了密密麻麻的米田共吗?前线两军还在对峙,他们把粮食率先抛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