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宋朝的脊梁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0章 高托山殒命(第3页)

是用辽国重甲改装而成的冲车,内部藏着三百斤火药,延时引信正滋滋作响,散发着危险的气息。

“撤!”

宋军急速后撤半里。

童师闵的轿夫吓得四散而逃,他自己则裹着貂裘,惊恐地缩在战壕里。

只见冲天火光瞬间吞没城门楼,暴风呼啸而过,掀翻了监军的冠冕。

在轰鸣中,陈太初的声音清晰地传来:“监军请看,这才是童枢密赐甲的真威!”

五更鼓响,韩家坞的残垣上缓缓飘起白旗。

高托山自刎的尸体旁,跪着三千解甲的流民。

他们手中举着泡软的《分田令》,在晨露的浸润下,化成了

“安”

字水痕。

童师闵强撑着官威,检视着这些降卒,却被一位老妇塞来一块带齿印的粟米饼,这正是她饿极时啃食劝降炮弹的见证。

“报

——

地窖发现童枢密手谕!”

张猛适时地呈上铁匣。

火漆封印完好无损,打开一看,内藏童贯私通西夏的密信原件,日期竟比黑石岭缴获的还要早半年。

陈太初当众将铁匣交予童师闵,说道:“此等要物,当由监军亲呈御前。”

童师闵捧着匣子,仿佛捧着一块烫手的山芋。

但他不知道的是,陈太初早已用米水复写了十份,此刻已随着漕帮的粮船,发往各路御史的案头。

韩家坞的焦土上,岳飞正带人熔铸最后一批辽甲,铁水缓缓流成

“精忠”

二字,这将成为两年后岳家军的军魂图腾。

《宋史童贯传》记载:“重和二年春,北境平。”

唯独真定城隍庙的壁画描绘着一幅诡异场景:宋军手持糖葫芦攻城,西夏武士跪献蜜罐。

而真正改变历史的,是此战后推广的

“火药止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