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2页)
经此一事,明瑶决定继承母亲的遗志,在秦淮河畔开设云锦书院,教授刺绣和书画,同时收集整理历史典籍。陆子安放弃科举,专心研究明史,写下了《金陵往事》一书。苏婉清则继续行走江湖,暗中保护书院。
多年后,云锦书院已成为江南最著名的学府之一。书院的墙壁上,挂着明瑶绣制的《长江万里图》,画面上的山川依旧壮丽,而画中的秘密,早已化作历史的尘埃,警醒着后人。每当夜幕降临,秦淮河上的画舫依然往来如织,浆声灯影里,人们还在传颂着那段惊心动魄的金陵往事。
第六章:暗流再起
永乐元年,朱棣迁都北京的诏令传至金陵。曾经繁华的应天府虽褪去都城光环,却依然暗流涌动。此时的云锦书院已传至第二代,沈明瑶的弟子林文翰执掌书院,继续守护着那段尘封的历史。然而,一封来自京城的密信打破了书院的宁静——信中提及,有人在追查当年胡惟庸案残卷的下落,矛头直指云锦书院。
林文翰召集书院的骨干弟子商议对策。其中,最机敏的女弟子江若璃发现了蹊跷:师傅,最近有个自称云游画师的人频繁在书院附近出没,他作画时总爱描绘书院的角楼,恐怕另有目的。话音未落,书院后厨突然传来爆炸声,浓烟滚滚而起。
众人赶到时,只见几个蒙面人正在纵火。林文翰挥舞长棍与他们搏斗,江若璃则带着其他弟子抢救藏书。混乱中,一个蒙面人趁乱闯入林文翰的书房,试图抢夺锁在檀木匣中的《逆臣录》残卷。千钧一发之际,苏婉清的女儿苏映雪从天而降,她继承了母亲的剑术,三两下便击退了敌人。
大火扑灭后,书院损失惨重。林文翰看着焦黑的墙壁,神色凝重:看来对方已经知道残卷藏在此处。我们必须将它转移。苏映雪提议:我知道一处隐秘之地,在栖霞山的古寺中,那里曾是我母亲藏匿重要物品的地方。
第七章:栖霞迷踪
深夜,林文翰、江若璃和苏映雪三人带着残卷,骑着快马向栖霞山疾驰。山路崎岖,月黑风高,行至半山腰时,突然听到身后传来马蹄声。三人躲进树林,只见一队锦衣卫举着火把,沿着山道搜索而来。
好不容易甩开追兵,三人终于抵达古寺。古寺早已荒废,蛛网密布,但苏映雪轻车熟路地找到佛堂后的暗格。就在他们准备放入残卷时,暗格里的一封信引起了江若璃的注意。信是苏婉清所写,日期竟是十年前,上面写着:若有一天云锦书院遭遇危机,可寻金陵城的墨香斋,掌柜是故人之子,值得信赖。
将残卷妥善藏好后,三人返回金陵城,找到了墨香斋。掌柜赵承轩见到苏映雪,激动地说:苏姑娘,家父临终前叮嘱,若你们前来,定要全力相助。最近京城来了个神秘组织,名为暗影司,专门替成祖皇帝清除一切可能威胁皇权的隐患,而胡惟庸案残卷,正是他们的首要目标。
赵承轩还透露,暗影司的首领是个精通机关术的奇人,他设计的追踪器能根据残卷上的特殊墨迹,定位其所在。为了应对危机,赵承轩拿出父亲留下的《机关破解要术》,与林文翰等人一同研究对策。
第八章:智斗暗影
正当众人研究破解之计时,暗影司的人已追踪而至。一日清晨,墨香斋外突然出现一个精美的木雕摆件,上面刻着祥瑞图案。赵承轩警惕地发现,摆件底部有细小的齿轮转动声——这是暗影司的追踪机关!
林文翰当机立断,将计就计。他用特殊药水涂抹在残卷复制品上,制造出相同的墨迹反应,然后让江若璃带着复制品故意暴露行踪。江若璃骑着快马,引着追兵向长江边奔去,在一处悬崖边,她将复制品投入江中。追兵们望着滔滔江水,以为大功告成,纷纷撤离。
然而,暗影司首领并非等闲之辈。他很快识破了计谋,亲自带队包围了云锦书院。此人头戴青铜面具,手持一柄精钢打造的判官笔,武功诡异莫测。他冷笑道:林文翰,交出残卷,饶你们不死。
林文翰镇定自若,示意弟子们启动书院内的机关。刹那间,书院内箭雨纷飞,滚石坠落。暗影司众人措手不及,伤亡惨重。首领大怒,挥舞判官笔强行突破机关防线,直取林文翰。苏映雪见状,拔剑迎战,两人激战数十回合,难分胜负。
关键时刻,江若璃带着赵承轩从侧翼偷袭,用自制的烟雾弹扰乱敌人视线。林文翰趁机使出书院秘传的墨影十八式,笔尖蘸着特制的墨水,在空中画出符咒。首领吸入墨水雾气,顿时浑身无力,被众人制服。
第九章:真相渐显
制服暗影司首领后,众人摘下面具,惊讶地发现他竟是朱棣的亲信太监王振!王振见大势已去,冷笑道:成祖皇帝登基之初,便担心胡惟庸案的真相泄露,影响皇位正统性。你们以为藏起残卷就没事了朝廷有的是手段!
林文翰义正言辞地回应:历史真相不应被掩埋!胡惟庸案牵连数万无辜,难道就该让他们永远背负逆臣之名王振沉默片刻,从怀中掏出一封信:这是成祖皇帝给我的密旨,若任务失败,便将此信交给你们。
信中,朱棣坦诚自己对胡惟庸案的疑虑,他深知此案存在诸多疑点,但为了稳固政权,不得不选择镇压。如今天下已定,他希望有人能重新审视此案,还历史一个真相。朱棣承诺,只要不危及皇权,他愿意为部分蒙冤者平反。
林文翰等人商议后,决定将残卷和证据整理成册,派陆子安的孙子陆明远前往北京,面见朱棣。陆明远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见到了朱棣。朱棣仔细翻阅材料后,感慨万千,下旨重审胡惟庸案,并赦免了部分涉案人员的后代。
第十章:薪火相传
此事过后,云锦书院名声大噪,各地学子慕名而来。林文翰将书院扩建,增设历史研究、机关术、武术等课程,培养出一批又一批致力于守护历史真相的人才。江若璃编写了《金陵秘史》,详细记录了从洪武到永乐年间的风云变幻。
苏映雪继承母亲的衣钵,在江湖上建立了明镜盟,专门保护各地的书院和藏书阁。赵承轩则将墨香斋发展成情报据点,收集着天下的奇闻秘事。
第十一章:宸濠之谋
正德九年,金陵城的梧桐叶染上秋意,云锦书院却弥漫着紧张气息。第七代阁主徐墨言捧着一封密信,信纸边缘还带着未干的血迹。信是书院安插在宁王府的眼线所写,字里行间透露出宁王朱宸濠的野心——他不仅在秘密打造兵器,更妄图获取当年胡惟庸案的残卷,以此要挟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