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11页)
我我指着自己的鼻子,有点发懵。
不然呢宁越挑眉,你现在可是我们餐厅的‘秘密武器’,那些记者对你的兴趣,可不比对我小。
我这才想起,自从潘陵被抓,网络上关于我那些黑暗料理救餐厅的帖子就没停过,甚至有美食博主开始分析我那些失败作品里蕴含的后现代解构主义烹饪哲学。
我:……行吧,你们文化人真会玩。
在张叔的全力支持下,新闻发布会很快安排妥当。
面对着台下黑压压的记者和闪个不停的镁光灯,说不紧张是假的。
宁越先发言,他穿着一贯笔挺的西装,只是今天没叼着那根标志性的葱。
他言简意赅地介绍了餐厅对此次事件的反思、对食品安全的零容忍态度,以及未来将如何严格把控食材供应链,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
轮到我时,我深吸一口气,反而没那么紧张了。
我没说什么高大上的场面话,只是坦诚地讲述了自己从一个厨房灾星一路摸爬滚打,在无数次失败和黑暗料理中获得的经验教训。
我曾经以为,做菜难吃是我的宿命,我看着台下的记者,语气诚恳,但现在我知道,每一次的‘难以下咽’,都是在告诉我食材的某种可能性,或者某种绝对的不可能性。我的黑暗料理,或许不美味,但它们让我更懂食材,也更敬畏厨房。
然后,我提到了自己对未来菜品的一些异想天开的创新想法,比如用时令水果和香料碰撞出新的火花,或者尝试将一些传统中式元素融入西餐。
出乎意料的是,我这番朴实的发言,竟然引起了不少记者的兴趣。
提问环节,好几个问题都是冲着我来的,询问我对创意料理的看法,甚至有人好奇我还会不会继续研发黑暗料理作为餐厅的特色。
宁越在一旁,嘴角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发布会结束后,舆论风向果然有了微妙的转变。
批评声还在,但更多的是对星蚀勇于承认错误、积极整改的肯定,以及对我这个前黑暗料理大师未来表现的期待。
甚至有几家知名的美食杂志真的发来了邮件,希望能对我进行专访,或者谈谈合作意向。
傍晚,送走最后一批媒体,餐厅里终于恢复了暂时的宁静。
我累瘫在椅子上,看着夕阳的余晖洒满整个后厨。
宁越不知什么时候走了过来,递给我一杯温水。
感觉怎么样他问。
还行,我灌了一大口水,就是有点像在做梦。
他低笑一声,声音带着点夜晚特有的沙哑:这才哪到哪。
他顿了顿,忽然凑近我,压低了声音,温热的气息拂过我的耳畔:棠棠,你准备好迎接更大的舞台了吗
我心中一动,抬头望进他那双深邃的眼眸,里面闪烁着我从未见过的光芒,比窗外的星光还要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