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没本事攻打他们的粮仓(第3页)
如果粮仓位置交通方便,辐射范围就广,军队活动空间也大。
但粮仓位置太好找又容易被敌人攻击。
所以粮仓还得有隐蔽性,不让敌人轻易摸清具体位置。
就是因为这个缘故,古代不少粮仓都设在偏远地方,大多数时候放在小城镇,甚至一些小村庄里……小村庄足够隐蔽,又能保证交通便利。
那些蒙古军的粮仓也在几个小城镇里,只是位置不算特别偏僻。
对蒙古大军来说,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要给清戈江附近的大军供粮,粮仓就必须在长江南岸,没法做到多隐秘。
或许当时蒙古人也觉得,南宋朝廷没本事攻打他们的粮仓,所以就放心把粮仓放在清戈江后方,连守军都没派多少。
休息了一晚后,这支军队立刻绕过清戈江,直奔后面的几处粮仓。
几乎没费什么劲,拿下三个城镇后,总共收粮一百万石,换算下来大概是一亿斤。
对大明来说,这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能养活更多的人。
在朱雄英看来,攻下这个粮仓的收获比击败蒙古十三万大军还要多。
解决了这三处粮仓后,朱雄英果断放弃攻打健康的想法,转向北方。
他打算渡过长江,去江南另一边的文州府,那里是蒙古军在中原最大的粮仓所在地。
一旦拿下文州府,建康城附近的二十七万大军就会崩溃,建康的任务也就完成了。
至于建康的安全问题,现在这十三万蒙古军已经被消灭,建康的压力也减轻了不少。
古代这些城池,要是想靠人海战术攻城,根本不可能。
一座坚固的城墙,对步兵来说就像不可逾越的天堑。
很多人以为后世太祖皇帝治下的城墙就不管用了,其实不然,大宋的城墙更厉害。像电视剧里那种爬墙攻城,完全是天方夜谭。
那样的攻城方式,几千人就能守住一座大城。
攻城有多难?看看襄阳城就知道了,前后打了几十年才破。
古代攻城大多是以年为单位。
当初明朝开国时,跟陈友谅的大战……
朱文忠带着两万人守住了洪都城一个月,直到洪武皇帝赶到。这样的守城故事在华夏历史上多得是,但攻城一方通常损失巨大。
现在蒙古大军损兵十三万,造炮工匠也在忽必烈手里,短时间内恐怕难以攻下建康城。
朱雄英一路势如破竹,清戈江附近几乎全被蒙古占据,不过每个县城驻军不多,仅够维持治安。遇到中央军后,这些县城毫无作用,中央军一到,所有县城便投降。
清戈江附近的十三万蒙古大军被中央军击败的消息传开后,周边小县城都知道大宋这边有了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