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你想当皇帝么(第1页)
“牺牲?父皇,这从何说起啊?”
“就是牺牲皇帝一定的权力,来换取皇权的平稳过渡啊!将一定的监察权,交给官员们。朕殡天以后,皇位一定是你的。从你之后,可以考虑继承人培养制度,从小就开始培养你心目中的继承人。然后等他到了年龄,就可以让官员们进行考核,看看他到底是不是当皇帝的好苗子,如果不是,可以换人。这样就降低了许多风险,但是也将左右皇位继承的权力,交给他别人,这就是弊端啊!”
朱雄英点了点头。
“确实,倘若官员们有私心,妄图左右朝局,或者废立储君,也会导致天下大乱。”
“如此,就要专门设立一个机构了。从朝中还有民间各个阶级,选拔人才,组建一个机构,人数要多一些,起码有百人吧,通过投票决定选择。皇帝有权利一票否决,但是如果所有人全票通过,那皇帝也必须同意。将权力分散出去,其实可以避免很多后继之君的庸碌之举,毕竟谁能保证,每一个继位之君都是贤才呢?朕当了三十一年的太子,又做了这么多年的皇帝。其实越来越觉得,做皇帝很辛苦,天下大任都在一个人身上,芸芸众生的命运都取决于你一个念头。就算是朕,也不敢说任何决策都是正确的,更不用说其他人了。所以,适当放权,也许才是正确的选择吧。”
朱标这一番话的信息量太大了,朱雄英一时之间也无法消化。朱标看向他笑着说。
“其实这只是朕的一个设想。初衷就是一个人独揽大权,总会有错,但是代表着各个阶级的人才一起做的决定,错误就少一些了。这样做确实会削弱皇权,但是,好处也很多。重点应该就是这个机构中的人,一定要能代表各个阶级,是真正的忠义之人,能为大明着想之人,朕以为,也可以通过选举产生,每三年轮换。”
“父皇,这件事情的影响太大了……您是不是再斟酌一下?”
朱标哈哈一笑。
“朕已经说了,都只是个设想,是留给大明后继之君的一条退路。朕对你还是很相信的。至于影响么,肯定会有人站出来说什么祖宗之法不可变,但是你皇爷爷当初就给了朕一道旨意,说朕的意思,即是他的意思,朕才能够不顾那么多人的反对,大刀阔斧地搞改革。以后,朕也会给你相同的待遇。雄英啊,我希望你记着,许多甜言蜜语,阿谀奉承,都是蒙蔽你的毒药,其实真正有用的建议,往往都是刺耳的。以后一定要亲贤臣远小人啊!今年有个进士,名叫于谦,你可曾记得?”
“儿臣记得,其他进士,见到父皇往往都是极尽赞美之词。可就是这个于谦,也不会说什么话,像根木头一样。儿臣觉得他也未免太过目中无人了,所以父皇才派他去当个县令吧!”
朱雄英协管朝政,吏部的事情他自然烂熟于心。
朱标此时却笑着摇摇头。
“他这种人,没有挖苦讽刺朕,就已经是对朕最大的肯定了。于谦不仅是有才能的人,他更是有傲骨的人,倘若在国家危难的时候,他一定会站出来。朕派他去当一个县令,也是为了磨砺他。他去的那个县,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发展一直跟不上。朕相信,他去不到五年,这个县一定大治!”
“父皇竟对他有如此高的评价?”
“因为他值得!他这个人,不会忠于君王,他真正效忠的是大明,是万千的黎民百姓。儿啊,你记得,他就是朕留给你的治世能臣,大明的魏征,以后可以成为负责监察的最高官员。留他在身边,可以匡正得失,不管以后,他对你说了多难听的话,你可以选择听取,也可以不听。但是一定不能杀他,要不然,你爹死了都闭不上眼睛,你可不能学某些混账啊!朕方才说的,建立监督皇权的机构,如果你去做了,那于谦就是第一位人选。”
朱标的话说得这么重,朱雄英的头上不知不觉都有汗珠冒出。
“儿臣记住了……”
朱标背过身去,在大殿之中踱步。
“朕明白,放权,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是也是为了大明长远发展着想。如果大明有一天到了危难之时,朕会给子孙后代,留下计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