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梦中不知我是谁(第1页)
孝文三年,冬日。
远在北平的新皇宫早就已经修筑好了,城墙也已经加高加固。之前本就是元大都的北平,在三十多年风雨后,重新恢复了身为国都的气派与深沉。
早在半年之前,朱标就率领满朝文物搬迁到了北平。大明的基建水平虽然远远比不上现代,但是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倾全国之力,将北平改建为国都也并不是什么难事。毕竟国库存银充裕,大明的工匠人数众多。而北平本来就有身为国都的基础。
又是一场鹅毛大雪,朱标身披金黄披风,头戴金冠在雪中喟叹。
“这北方到底不比南方,应天一向暖和,冬日有雪也不会这么大。可是到了北平,却是大雪连绵,气候干冷,别说满朝文武,就算是我,也有点不适应了……”
迁都北平,是为了发展而考虑。身为皇帝,必须要有所取舍。哪怕他的心,他的魂,还有他的父母,一直留在应天。他也必须独自前行。
朱标伸手摸了摸怀中的锦盒。那里面放着最后一颗金丹。当初马皇后没吃,朱元璋也没吃,留给他续命。十年之期就快到了,他觉得自己的身体每况愈下,为了以防万一,他都把金丹随身携带。
“虽说总是流行什么十年之期,但是我这十年之期却不是好事啊,我可一点都不期待呢。”
……
迁都之后,朱标整日都忙着朝政。虽然大明现在是富得流油,但是迁都也是一笔大工程,花费巨大。为了让国库继续充裕,朱标只能投入巨大精力。毕竟身为一国之君,三十多年的太子,他太明白了,银粮,才是国家立足的根本。你看看历史上的那些朝代,但凡开疆拓土之后,总会休养生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为什么,难道是因为后继之君没有进取之意了吗?当然不是,明明是因为连年征战,加收税款,百姓苦不堪言。如果不与民休养生息,那就会有高人大喊一声,苍天已死!上一世的大明,到底是为什么而衰败的?是官宦集团,还是外族入侵?其实说到底了,还是两个字,没钱!制度已经腐朽,人心已经散乱。各级官吏豪绅只顾着自己捞钱,最终受苦的是百姓。而皇室,需要为这一切买单。
朱标缓步走进奉天殿,翻阅起奏折。在北平皇宫,他将每日早朝和办公的地方也称作奉天殿。到底是怀旧还是什么的,他也说不清楚。
“朱老四到了更北方,干得倒是不错。”
朱标看向朱棣的军报,也是露出会心的笑容,毫不吝啬自己的夸奖。朱棣去了热河松州一带之后,建立城池,带兵扫除境内不安定因素。许多游牧民族的地盘都归于大明。而面对这些游牧民族,朱标早有旨意,只要在大明境内,向往和平安定的,愿意遵循大明统治和法律的,便一视同仁,皆为大明子民。
坦白说,朱棣在朱元璋众多皇子中,绝对是最耀眼的一个。要不然也不会成为后来的永乐大帝。朱棣的文治武功都是不差,只是略逊朱标些许。倘若他没有异心,确实可以成为朱标最得力的帮手。
“幸好我这一世,还活着。倘若我没了,怕是还真没人能压得住他朱老四。”
现在,朱雄英和朱允炆朱允熥兄弟几个,早已成婚,只是暂时还没有子嗣。朱雄英现在却是已经成熟了许多。行事作风稳健,心思缜密,做事认真却又不乏魄力。像极了朱标年轻时候的样子,只是多了一些沉稳,少了一些跳脱罢了。
“洪武出品,必属精品。也许就是因为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气运太好,能力太强,所以才会英年早逝吧,想想上一世的原主,也是一个道理。不过要是用更玄幻一点的方式来说,那可能就是因为朱元璋杀伐太重,所以都报应到自己后人身上了吧……”
眨眼间,外面的天色由昏黄转变为漆黑,直接变得伸手不见五指。朱标没有叫人,而是摸索着将蜡烛点上。
“这是什么鬼天气,哪有一转眼就天黑的道理。莫非是日全食?搞得像有人渡劫一样。”
“对咯!”
熟悉的声音再次响起,朱标叹了口气,满脸无奈地回过头。
“果然是你啊,你知道么,我现在其实很怕再见到你。你就像黑白无常,也像一个收高利贷的。时时刻刻都在提醒我,寿命的余额不多了。”
那金色人影却是语气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