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大明:朱棣假死,我选择登基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94章 文化交融(第4页)

他看到了希望——通过不断改革创新,大明的海上力量正在茁壮成长。

“传我命令,”

他对随行官员说,“要在各地多建这样的船厂。让改革创新的火种,在大明的海疆遍地开花……”

深秋的京城,金风送爽。

朱瞻基在太和殿召开了一次特别的朝会。

这次朝会的主题是讨论大明未来的发展方向。

除了朝廷重臣,还特意邀请了航海学堂的代表和各地商人代表参加。

“诸位,”朱瞻基开门见山,“今天召集大家来,是要谈一谈我大明的未来。”

他展开一幅新绘制的世界地图:“这些年,我们的船队已经到达了前所未有的远方。但这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杨士奇第一个发言:“殿下所言极是。”

“说说看。”

“机遇在于,”

杨士奇说,“我们已经建立起了庞大的海上贸易网络。各国都愿意和我们做生意,学习我们的文化。”

“但挑战也很明显,”

郑和接话,“西方新势力正在崛起。他们在造船技术和航海能力上都有独特之处。如果我们停滞不前,迟早会被赶上。”

朱瞻基点点头:“所以我们必须未雨绸缪,规划好未来的路。”

他提出了几个关键问题:

第一,如何保持技术领先?

第二,如何培养更多人才?

第三,如何巩固我们在海上的影响力?

第四,如何让发展成果惠及百姓?

航海学堂的代表首先回应了技术问题:“我们已经开始系统研究各国的先进技术。不仅是造船,还包括航海仪器、天文测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