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大明:朱棣假死,我选择登基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76章 深层变革(第2页)

朱瞻基指着地图说,“把主要航线都标注清楚,编制详细的航海指南。这样可以减少事故,也便于管理。”

确实,之前很多商船都是凭经验航行,常常会遇到危险。

如果有了统一的航线指南,安全性会大大提高。

“第二,要建立信息网络。”

朱瞻基继续说,“各个港口之间要定期交换信息。天气、海况、海盗动向,都要及时通报。”

为此,他专门设立了驿站,负责传递各类信息。

商人们可以提前知道各地的市场行情,避免盲目航行。

“第三,最重要的是要培养人才。”

朱瞻基强调,“我们需要更多懂航海的人才。不光是水手,还要有懂测量、懂天文的专门人才。”

于是,在几个主要港口设立了培训机构。

由有经验的老船长和专门人才授课,培养新一代的航海人才。

“还有一点。”

马哈木提出建议,“我们是不是该规范一下商品价格?现在各地差价太大,容易引起投机。”

朱瞻基赞同:“对。可以在主要港口设立市价公告,让价格更透明。同时也要控制关税,不能太高,打击商人积极性。”

这些措施逐步实施后,效果明显。

“大人。”

一天,赵明兴奋地报告,“最近有个新现象。一些小商人开始联合起来,组成商队共同航行。”

“这是好事。”

朱瞻基说,“小商人抱团可以互帮互助,比单打独斗要安全得多。”

他决定支持这种做法,甚至给予一些优惠政策。

这样既能扶持小商人,又能形成良性竞争,避免大商帮垄断。

随着改革深入,一些新的问题也开始显现。

比如有些商人钻空子,偷偷夹带违禁品;也有人试图贿赂官员,逃避检查。

“这些都要严惩。”

朱瞻基说,“规矩就是规矩,谁也不能例外。被抓到的,除了重罚,还要公布名单,让他们丢尽脸面。”

否则那些投机取巧的人就会破坏规则,影响整体秩序。

“不过也要讲究方法。”

他告诉手下,“该严的严,该宽的宽。对那些初犯的小过错,可以训诫了事。主要是让大家养成守规矩的习惯。”

一个月后,朱瞻基来到最大的贸易港口视察。

这里的变化让他感到欣慰。

。几个巡检站的官员正在有条不紊地检查进出船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