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大魏读书人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十五章:朝堂之争,激烈汹涌,三日明意,决定生死【为最单纯大佬加更】(第8页)

    洪亮的声音响起,这是基本流程。

    众爱卿平身。

    女帝之声响起,下一刻百官起身,再次高呼。

    谢陛下。

    但流程并未结束。

    六部依次开口,提出目前的国家大事,待一番商谈结束后,基本流程这才算是结束。

    不管有任何私事,或者是其他事情,前半个时辰都是在商讨国家大事。

    百姓为先。

    国家为先。

    哪怕你听闻谁谁谁做了穷凶极恶之事,你都不能直接开口,因为这些事情都是小事,属于个人问题,或者是地方问题。

    国家大事说完,你才能去说这些东西。

    终于,就在这一刻,儒官当中有人出声。

    陛下,臣,有本奏。

    随着儒官传来声音,满朝文武皆然神色一变,但很快又恢复常态,静心聆听。

    宣。

    女帝的声音依旧平静。

    陛下,武昌一年,四月二十五日。

    长平郡南豫府,发生一件骇人听闻之事,狂生许清宵,因朋友受难,乞求严磊大儒法外开恩,但遭到回绝,而后于南豫府楼宴之上,怒斥严磊大儒,贬低圣人,此等行为,目无王法,不尊皇权,不敬圣意,如禽兽一般。

    甚至于楼宴中,对读书人拳脚相交,更是煽动南豫府百姓,企图制造民变。

    臣,恳求陛下,以大不敬之罪,将狂生许清宵发配边疆,再以文宫之力,削他才气,剥他功名,以儆效尤。

    开口之人,是一位七品明意儒官。

    他一番话,说的犀利无比,光是三点就足以让许清宵死无葬身之地。

    不尊皇权!不敬圣意!煽动民众!

    换做任何一人,被戴上任何一顶帽子,只怕这辈子就到头了。

    可谓是字字杀人。

    而这种言辞,显然不是一个七品明意儒生能说出来的话,背地里自然是大魏文宫之人。

    但让他出面,而不让大儒出面,原因很简单,让一名普通儒官抛砖引玉,看看皇帝的态度,若是皇帝态度是随他们怎么处置,那就按照这个来。

    如果皇帝不认可,那这些大儒就可以出来说话了,不然开局就让大儒出场,容易一下子把局面搞太僵。

    儒官的声音响起。

    大殿当中。

    大魏女帝扫了一眼对方,婉儿则将奏折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