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晋末长剑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谈下攻城伤亡(第1页)

谈下攻城伤亡

很多人对攻城根本没概念啊。

我记得前文写围安平死伤那么多,就一堆人感觉惊讶。

什么一场大战才死那么点人,攻个城伤亡是几倍……

等等,各种言论。

对,你们说得没错,攻城就是比野战伤亡高,而且高很多。

正常来说,如果攻守双方战力、装备差不多,且守方不愿投降,那么平均1:5的伤亡是难免的,即进攻方死五个人,守城方死一个人。

平均1:5,但略有波动,下限是1:3,上限1:7。

那么,能不能降低攻城伤亡呢?

可以。

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比如城墙型制(越大越不好守)、守军实力、粮草武器储备、地形、守军意志、城内人心等等。

在攻城时,不要再扯什么伤亡5、10、30就攻不动了,这可不一定,那只适用于野战。

高欢攻城死八万人,正常野战哪能死那么多?早全军崩溃了。但攻城不一样,比如基本是按1:2来算的,死四千人已经是开金手指了。如果还要再开,那不如写个偷袭拿下或有内应开门。

但偷袭不可能每次都行,也不是每次都有人开门,更不是每次都是一攻就溃散的垃圾,总有需要硬啃的。

都在想什么?

写到现在,主角是什么心思想必都很清楚。

他是不想彻底压服士族,让他们变成狗吗?不是,他想这么做,但没有能力做到。

合着南北朝的人都是傻子是吧?连石虎都大力拉拢士族豪强。他是什么人,恐虐啊,他都要和士族妥协,顶多拉一派打一派,石虎不想全部杀光吗?我看他不介意,但他做不到啊。

我仔细想了想,原因大概是读者们觉得主角很牛逼,士族很垃圾,骤然看到强攻一个硬茬子坞堡,伤亡很大,就接受不了,认为这样就打不赢士族了。

我说,看到现在还没明白吗?主角对士族一直是又打又拉、分化瓦解的手段,整体是先礼后兵。

他这种不在乎杀人、死人的武夫都这么客气了,什么原因不知道吗?

还有人扯什么不消灭士族就是又一个大晋朝。

这我又要说了,有些人好高骛远,只喜欢“质变”,不喜欢“量变”,也看不起量变,觉得量变没有意义。

我上本书说过一句话,五十步就是可以笑百步,甚至可以笑五十一步。

人类政治,从古至今,一步到位的质变很少,绝大部分是渐进式量变。

主角已经有这么多实控地盘了,注定比大晋朝先进,这就是量变。

每多一个郡哪怕一个县的实控地盘,都是进步,没必要嘲笑,因为多这一个郡都不容易。

西晋末年,本来就是逆天而行。士族力量强于南北朝,这不是主角的锅,刘秀为了快速夺取天下,不负责任地妥协了太多,他种下的种子,东汉开始成长,三国魏晋发育壮大。

如果只想建立一个大晋朝,主角连实控地盘都不需要有,反正他当盟主就行了,他这一代爽完了应该都没事,子孙还账罢了。